三国时期西蜀名将赵云,字子龙,是刘备麾下“五虎将”之一,人称“常胜将军”。赵云自追随刘备以来,在将近三十年间,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、长坂坡之战和江南之战,并且独自指挥了入川之战、汉水之战和箕谷之战,这些战争都体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。特别是“长坂坡之战”,一个人七进七出,杀得曹操人仰马翻,损兵折将,救出幼主阿斗。赵云的这些功绩,可以谱写成一曲'英雄曲"。然而,“常胜将军”并不是“定胜将军”,据历史记载,赵云一生也吃过一次败仗。
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的遗嘱,克复中原,恢复汉室。建兴六年(公元228年),诸葛亮上表千古闻名的《出师表》,并开始北伐曹魏。此次北伐,诸葛亮的目标是祁山。但为了疑惑曹军,诸葛亮放出风声说由斜谷进攻郿县,并派赵云和邓芝为疑兵,出箕谷,成功吸引住了曹真主力部队。诸葛亮则亲带大军进攻祁山。
诸葛亮初到祁山,不废一兵一卒,曹魏的其中三县天水、安定和南安望风而降,关中震动。魏明帝曹睿被迫无奈,亲身到长安督战,并派遣大军张郃迎战蜀军。在蜀军连战连胜时,诸葛亮却犯了一个大错误,派马谡镇守街亭。太守马谡,才气和抱负超乎常人,军事谋略甚大,诸葛亮以为他是军事奇才,便加以重用,只可惜此人只会"纸上谈兵”,没有实战的经验。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布置作战计划当道下寨,而是屯兵山上,犯了兵家大忌。张郃断其水源,蜀军不战自败,街亭被张郃所夺。
展开全文
街亭是汉中的咽喉之地,此地一旦丢失,蜀军则进不能功攻,退不能守,非常的危险,弄不好还会全军覆没。此时,诸葛亮只能率兵节节败退。在箕谷的赵云、邓芝,同样受到了魏军的强烈进攻,由于兵弱敌强而失利。在兵败撤退之时,赵云显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,他亲自断后,阻挡强大敌军的进攻,避免了蜀军的重大损失。此战过后,连诸葛亮都佩服赵云的军事才能。
实际上,赵云此次失败并不丢人。因为街亭的失败,暴露出了他的兵力弱小,失败也在常理之中,更何况魏军主帅是魏国名将曹真。大都督曹真骁勇善战,深得曹操的喜爱。曹操把精锐部队虎豹骑交给他,曹真利用此部队,在下辩打败了刘备,在牛渚屯打败了孙权,在阳平打败了高详,这是他超强作战能力的体现,一方主帅,独当一面。曹真不仅仅智勇双全,还能料敌先机。诸葛亮兵败街亭后,他知道蜀国不会罢休,后续还会奄土重来,到时会兵犯陈仓,于是早早做好了抗击的准备。终上所述,曹真是一个非常厉害是统帅。所以,赵云兵败箕谷,并不出乎意料。
虎将赵云终其一生,几乎是战必胜,攻必克,更是摆出了“空城计”退曹军,刘备称其“一身是胆”。自古以来,胜败乃兵家常事。街亭之败,直接导致了赵云兵败箕谷。但在兵败之际,能够做到全身而退的,必定是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。赵云病故后,被谥为“顺平侯”。姜维对他的评价:追随先帝后,战绩显著,遵守法度,功效可书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